时光虽逝
精神永存
——水力学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林州红旗渠
|
2005年10月29日,水力学所的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慕名来到了中原林州,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灌溉工程——红旗渠。在红旗渠分水岭,随着讲解员娓娓的叙述,大家一起回到那久远的年代,探访林州的历史史迹,倾听林州人祖祖辈辈所经历的辛酸,又身临其境地感受建设红旗渠给林州人民带来的幸福。
水是生命之源,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,土薄石厚,凿井无泉。纵观林州的历史,漫长岁月留给林州人民的只有灾难和贫穷。有史记录的1436年至1949年的514年间,林州就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,大旱绝收三十次,人类相食五次,留下了数不清的人间悲剧。民国初的时候,任村镇桑耳村300多户人家,要常年到几公里以外的黄崖泉挑水吃,九年大旱,黄崖泉水只有香火头那么细。大年三十,桑林茂老汉起五更爬上了黄崖泉,只是取水的人太多,一直等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。新过门的儿媳妇摸黑出村去迎接,由于天黑路陡,接过担子没走几步,被石头绊倒,一担水洒了个精光,儿媳妇又羞又愧,回到家里就悬梁自尽了。大年初一,桑林茂老汉怀着满腔悲愤,埋葬了新婚的儿媳,带着全家逃荒上了山西。
解放初,全林州550个行政村中有307个村的人蓄吃水困难,98.5万亩耕地中仅有1.24万亩水浇地,干旱缺水一年又一年、一代又一代的困扰着林州。干渴龟裂的土地在盼水,饥寒交迫的人民在喊水,水扼住了林州人命运的咽喉。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,林州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与水的抗争。
1960年红旗渠工程开始上马,此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,中国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,物资奇缺,粮食匮乏。为了早日把漳河水引入林县,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,英雄的林州人民以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英雄气概,开始了人间伟大的壮举。林州人民不畏艰险,不怕困难,住山崖,宿席棚,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,逢山凿洞,遇沟架桥,石灰、水泥和炸药等材料和施工工具都是自己造,粮食不足他们就挖野菜捞水草充饥。历经十年的苦战,削平了1250座山头,凿通了21个隧洞,架设了151座渡槽,林州人民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——红旗渠。
红旗渠的建成,彻底地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,林州大地呈现出“渠道绕山头,清水到处流,旱涝都不怕,年年保丰收”的崭新面貌,它也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。天造山,人造渠,人工天河红旗渠展现了林州人民征服自然,改造自然的丰功伟绩,闪烁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。
在红旗渠青年洞,那滚滚流淌的漳河水翻起了层层波澜,它像是在向我们娓娓述说,述说着前人那鲜活感人的故事,述说着后人那祥和幸福的生活。红旗渠建成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,它还蕴育了“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,团结协作,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,这是一种永恒的精神,是屹立在天地之间的民族之魂。
通过参观红旗渠,使我们大家深受鼓舞,灵魂得到了净化,精神得到了升华,大家一致赞叹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启迪。同志们纷纷表示,一定要把这宝贵的红旗渠精神带回去,学习和继承林州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,努力做好本职工作,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南水北调等多项科研工作中去,以优异的科研成果回报林州人民馈赠与我们这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,为祖国的水利电力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。
(供稿:水力学研究所党支部)
请联系我们: mah@iwh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