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上交流    

 

 

我的短信情缘

任定安

 

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,短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通讯的重要载体,是人们追求时尚的重要工具和象征,它已成为新文化潮流的代表之一,被称作继广播、电视、报纸、互联网以外的“第五媒体”。近来,有关短信的文章屡见报端,“短信现象”已成为语言和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对象。每逢节日,亲朋好友之间问候的短信铺天盖地,轮番“轰炸”,更加显示出短信巨大的的影响力。

笔者因为经常收到朋友们发来的祝福短信,出于礼貌,有时只回复谢谢等几个字,有时也转发他人的短信应付一下,时间长了,我渐渐感到转发别人的短信好像嚼人家吃过的馍,总不是滋味。于是就开始自己编写,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了。几年下来,我粗略统计,共编写了500余条短信,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短信发烧友。我不是短信枪手,没有在网络上注册,也没有给刊物投稿,但我写的部分短信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出现在一些网络和刊物上。2004年,我编写了“新春即到,愿你生活像猴吃麻花编出多彩的花样,像猴腚着火那样热烈奔放,像国宝金丝猴那样得到朋友的珍惜呵护,像你哥悟空那样猴年封侯没有忧愁,祝你猴年不断进化进步”。2005年六一儿童节那天,我编写了“天真无邪记忆中的童年,小公主小王子美丽的宣言,阳光里尽情的奔跑,公园里调皮捣蛋,两小无猜的质朴,青梅竹马的纯洁,童心不泯是孩子的特权,六一节送去美好祝愿,岁月飞逝,光阴似箭,心中永远是童年。祝你六一快乐,永远年轻,童心不泯”。这些短信在社会上广泛流传。

短短的几十个字符,可以抒发情感和表达心愿,可以梳理心境和陶冶情操。短信是联结友谊的桥梁,它缩短了同事和朋友之间的距离,每当我外出旅游,陶醉于祖国大好河山秀美的景色时,每当我出差到三峡、小浪底、小湾、溪洛渡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工地,被水利职工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所感动时,我都把自己的感触写成短信发出,让同事和朋友共享这份激情。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,收到朋友的短信,能使我感受到关怀和鼓励。短信用电波传递着友情,把童年时的发小、插队时的知青、当兵时战友、集邮的邮友、工作中的同事都紧紧联系起来,它编织了一个能联系天南海北朋友的网络,它筑起了一座联结亲情、友情、爱情的桥梁。每当朋友把我写的短信再发给我,或者是看到网络和报刊上出现我写的短信时,我内心里都有一种欣喜。现在,不少同事和朋友还主动向我要短信。因此,我也结识了许多短信“信友”,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
短信还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服务,因为它可以简练准确地说明问题,通过短信开展工作,是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的的又一创新。借助短信这一时尚的载体,让工作方式更加生动活泼,让工作手段更加新颖亲切,让工作效率更加便捷高效。近几年来,天气预警、交通提示、廉政警示等短信,已成为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手段。我们单位的职工经常出差到水利建设工地,有时长达几个月,工地条件非常艰苦,我常常通过短信,提醒大家注意生产安全等事项,鼓励职工克服困难,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。不少职工也通过短信和我进行工作和思想的交流。遇到职工过生日,生病住院,我都发短信送去祝福或问候。有时我出差在外地,不能参加党支部和分工会组织的活动,就发短信表示自己的心愿,激励大家团结拼搏争取好的成绩。前年,所党支部组织党员职工去天津参观周恩来、邓颖超纪念馆,我在三峡工地出差未能参加,我写了“感受古城的魅力,缅怀先烈的业绩,用心看用心去记,让脚步紧紧跟随,让心灵震撼体会,永远为党旗增光辉。”的短信发给党员同志,表达自己的心情。通过短信加强了同志之间的沟通和友谊,有力的促进了科研生产的开展。

当然,短信也会闹出笑话,造成误会,有一次我收到一条未署名的调侃短信,手机里也未存这个号码,出于礼貌我回复了一条短信,没想到过了一会,一位男士打来电话,一边问我是谁,为什么给他发短信;一边一个劲的给他旁边的一位女士解释:是个男的,你不信你来听听……从他们带有火药味的对话中,我知道,因为我的短信给这对情侣的感情上掀起了有惊无险的小小波澜——都是短信惹得祸啊。说实话,只有到了愚人节,我才会给非常熟系,又开得起玩笑的朋友来段让他摸不找头脑的短信。

过去,因为手机存储量有限,我编短信都是发一条删一条,未作保存,回想起来总是一种遗憾。从去年起,我开始了自创短信的整理,按节日祝福、情感寄语等项进行分类,共收录了200余条。闲暇时拿出来自我欣赏体味,还发给亲朋好友请他们斧正。写一条好的短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它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,有智慧和幽默,有敏捷的思维去构思。通过写这些短信,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。如今,短信不仅是我联系朋友的重要手段,也是我工作中的有力帮手,短信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指尖的在键盘上飞快舞蹈,每个字符都敲在你心上,如诗如歌让人抒发情感,它是我内心世界的写照,是传递情感友谊的飞鸿,是一座联接友谊的桥梁。看来,我与短信的情缘结是要一直持续下去了。

 

本文发表在2006年3月2日《中国水利报》· 现代水利周刊·第6版上

 

返回

请联系我们: mah@iwh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