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   页科研成果专家介绍试 验 室学术论坛学会动态业界动态精神文明联系我们

网上交流 

会城门有没有城门
——中国水科院附近地名与历史之一
任定安

 

 

 绪   言

    中国水科院南院座落在美丽的玉渊潭畔,蜿蜒的京密引水渠静静流经她的身边,南临贯穿京城的百里长安街,北濒各国嘉宾聚首的钓鱼台国宾馆,西与雄伟壮观的八一大楼、军事博物馆、中央电视台等相邻,东侧与国家开发委、国家信息中心、中科院等国家部委隔河相望。乘坐地铁1号线、公交1、4、21、52、65、68、114、320、337、728路到木樨地站,下车后穿过科技会堂与茂林小区之间的道路,那片高耸的白色楼群就是中国水科院南院。在水科院南院周围有许多像木樨地、茂林居、钓鱼台、三里河、会城门、皇亭子、凉果厂、公主坟、莲花池等地名。它们虽然饱经历史的沧桑,却一直流传延续下来。本人五十有四,幼儿时的印象早已淡薄,但还记得建国初期,水科院南院的周围都是农田、坟地,蛇、刺猬、黄鼠狼等动物也很常见,在田野中玩捉迷藏是小伙伴们最大的乐趣。建国以来在京西这片土地上发生了日新月异,翻天复地的变化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立交桥像飞卧的彩虹,长安街车水马龙,座座高楼耸立云端。中国水科院南院是城市繁华喧嚣中的一片净土,是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发祥地。中国水科院的水力学所、结构材料所、机电所、防洪减灾所、水环境所、自动化所等研究所设在南院。五十多年来,历经几代水利科研人员的勤奋工作,不断开拓,她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基地和中心。南院小区绿树成阴,四季有花,整洁有序,多次被北京市评为先进文明社区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我热爱这片养育我的土地,同时也对中国水科院南院周围的地名与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闲暇时进行了一些考证,写点东西,请大家指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  从水科院南院出来,百里长安街的南侧就是会城门地区,地铁和21、68等公交线路也以会城门为名设立了站牌。摊开北京市地图,我们会看到一些和城门有关的地名,很多人都知道,那些地方过去就是老北京城的城门,如果把它们用线条连结起来,就可以勾勒出旧时北京城的轮廓。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,会城门却在这个老北京的图形之外。我小时候就在会城门附近的羊坊店小学读书,那时北京的城墙还没拆除,会城门这个地名在我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,儿时就有一个不解的疑惑,会城门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城门,如果有城门,它又在哪?它为什么会在老北京城几里之外?
    自己比较喜欢明清史,对老北京人关于城门的的内七外九皇城四俗语也比较了解,但数遍了安定、阜城、西直、东直、正阳等城门,也没找到自己家门口的会城门。直到我读了“金史”和一些有关北京城门的文章以后,才对会城门有了初步的了解。其实,会城门并非人们所熟知的明清时代北京城的城门,它属于更早以前的金中都城。
    会城门外的北面也曾是铁马金戈,硝烟弥漫的古战场。在金中都建城之前,宋辽金三国争雄时代,辽国是北宋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,金和北宋中间还被辽国阻隔着,辽和北宋就曾于会城门北、紫竹院一带进行了史上著名的“高梁河会战”,由于辽军铁骑的驰援,使宋军大崩溃,迫使北宋只能联合金共同抗辽,北宋与女真族的金朝订立海上之盟,相约南北夹击辽朝。宣和四年(1122年),金朝在陷辽上京、中京、西京之后,同年十二月又陷辽南京。宣和五年(1123年)四月,经过反复交涉,金朝以北宋每年交岁币四十万,年输燕山代税钱一百万缗为条件,将辽南京(燕京)及涿、易、檀、顺、景、蓟六州二十四县之地归还宋朝。金人撤出辽南京时, “尽毁诸州及燕山城壁楼橹,要害皆平之。辽灭亡后,金的势力迅速向南发展,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。金于1125年再次攻占已归还北宋的燕山府(今北京)后,把它改名为南京,金在占领华北地区的最初十年,仍以东北的上京会宁府(今黑龙江省阿城市)为首都,而未迁都于南京,历经太祖、太宗、熙宗三代。公元1141年,宋金“和议”,淮水以北全部划归金朝版图。此时的南宋政权已杀掉抗金将领岳飞,绝不再有任何抗金的准备,金在华北的统治已转入稳定状态。
    金海陵王完颜亮于金皇统九年(1149)十二月发动政变,取代了金熙宗完颜蚮,完颜亮在谋弑熙宗、登上皇帝宝座之后,一方面担心上京的宗室、贵族威胁他的统治,另一方面考虑到上京僻处一隅,不利于对全国的统治及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,而南京则四通八达,物产丰富,金定都南京,可说是顺理成章。此时北宋已被金灭亡,金已占有中国半壁河山,金将自己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迁往南京已势在必行,况且南京又有辽都建设的基础,因此金帝完颜亮于天德三年 (1151)四月正式下诏"广燕城,建宫室",迁都南京(也称燕京),随即派张浩、苏保衡等营建中都城。
新都城在原辽国南京城的基础上向东、西、南三面扩展,并参照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、建筑,历经2年多才告完工。在工程基本完毕的情况下,将金上京的宫殿、贵族府第一律毁弃。完颜亮于贞元元年(1153) 正式迁都南京,并改南京为中都。
    据史料记载,金中都城址就在今天北京西南的宣武区、丰台区和海淀区一带。有人考证,今天的右安门大街、牛街、长椿街至闹市口一线,就是金中都时南北通衢。中都城分为大城、皇城和宫城。皇城和宫城位于今天广安门以南,呈长方形。大城则是正方形的,经勘定,中都大城周长37.78里,合18690米, 呈方形,每面设三个城门。
    中都城东南角,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的四路通;东北角在宣武门内翠花街;西北角在军博南黄亭子;西南角在丰台凤凰嘴村。东城墙自四路通向北,穿过明清护城河,越过今陶然亭公园、黑窑厂、潘家河沿(今潘家胡同)、虎坊桥西、梁家园,在北新华街西侧与北墙相接。 中都南城,西起凤凰嘴,笔直向东,途经鹅房营、万泉寺等地。中都的西城,北起会城门西,到黄亭子,向南延伸,经北蜂窝路、马连道,直到今丰台区凤凰嘴村,与南城相交。北墙虽未向北扩展,但东、西向各向外伸延约3里,西至会城门以西,东至今新华街以西。自西向东,北城的3个城门为会城门、通玄门、崇智门。现对北城的城门数目存在着不同的说法,有一种说法认为北城为4个城门,理由是金世宗为游北苑方便,在大定十九年(1179)新增建一门叫光泰门。“三门”之说的理由是,崇智门即光泰门,因为要避太子光英之讳。
    会城门离城西北角黄亭子约有一公里,是金中都大城北城墙最西边的一个城门,其精确位置至今也无人考证断定,本人不是研究历史和考古学的,但从北京新老地图的对照分析,会城门的位置有可能在现在的会城门公园附近,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。水科院所处的木 樨地地区处于会城门之外,是金中都的城郊,金中都城虽然只存在了60多年,但会城门作为城门,要比明、清时建的安定、阜城、西直、东直、正阳等城门要早建几百年,其历史更加悠远。
    金中都在历史上也有过辉煌繁荣的景象,金中都的皇城位于城中央略偏南,周长九里三十步,面积与明清紫禁城相当,皇诚的宫殿完全是按照北宋汴京皇宫规制构筑,不少建筑构件是从灭亡的北宋京城汴梁拆下来的,宫内所陈设的玉器珍玩,也多是宋徽宗年代的旧物,在建筑风格上也承袭了北宋末年崇尚奢丽纤巧的风气,滥肆奢华,有文章说“其宫阙壮丽,延亘阡陌,上切霄汉,虽奉阿房,汉建章不过如是”。宋人见了也为之赞叹,大概也会触景生情,无限伤楚。可以想象凭借800年前的施工条件,两年多时间完工,难度何其的大!整个都城建设是在苛暴严急的强制下进行的。共役使民伕80万,兵士40万。据史料汇载,从涿州到南京,把伕匠排成一长列,用筐传递运送土石,载运一根巨大木材的费用,多至20万两。今天北海公园琼华岛上许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,就是取自汴梁,也许其中就有《水浒传》中,杨志从太湖押运到汴梁的“花石纲”。
    两年之后的1153年,金中都辉煌问世,迁都之举为之状观。太液秋风、琼岛春阴、道陵夕照、蓟门飞雨、西山积雪、玉泉垂虹、卢沟晓月、居庸叠翠是金时著名的“燕京八景”,这个称谓始见于金章宗的《明昌遗事》,这打头的两景“太液秋风”与“琼岛春阴”其位置就相当于北海和团城部分。
    到金国后期,国力衰败,经过蒙古大军铁骑的数次征伐,让金中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。公元1214年春天,金中都被攻破,宣布了金的灭亡。习惯游牧生活的蒙古人并不打算在这里长住,一把火烧毁了金中都这座仅生存了62年的华丽宫厥,史料说大火连天蔽日,数月不息。二十年后,一个叫邹伸之的人路过这里,举目荒芜,留给他的印象是“石砾填塞,荆棘戍林”。四十多年后(公元1272年),元世祖忽必烈决定迁都北京时,金中都已是破烂不堪,一片狼藉。忽别烈不得不放弃金中都的旧址,而在它的东北郊另建新城。
    实际上,金中都城也还不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城池,从唐朝的北方重镇蓟城,辽国的陪都南京城、金中都、元大都、明清都城,都曾在北京的城市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北京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许多遗迹湮灭了,我们今天唯一可以看到的金中都遗迹,只有丰台区凤凰嘴村还保存着的一小段土城遗址,它的最高处约3米,是金中都城墙西南角向东延伸的部分。除此以外,只留下一些象“会城门”这样的地名线索,引导我们去探寻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城阙故地。会城门这个地名一定不会被历史所湮灭,已经没有城门的会城门地区一定会建设得更加辉煌。

    附:金中都地图。会城门在左上方。

返回

   请联系我们 : mah@iwh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