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水科院(北院)的北侧,从百万庄路口到西三环路的这一段叫车公庄西路。文革前,这条路一直叫做景王坟路,中国水科院(北院)当时的地址就叫景王坟路八号。文革时,景王坟路被“破四旧”,改名为向群路。文革以后,向群路曾叫过百万庄西路,以后又正式定名为车公庄西路。
这条路,过去之所以叫景王坟路,是因为在车公庄西路四道口站的南侧(现总参四道口干休所所在地),有一座明代景王坟而得名。因景王坟埋葬的是由明代皇帝册封的“王爷”,所以它与建在昌平的明十三陵的皇陵相比,其规模要小的多,但其建造的的形制却与皇陵基本一样。
我儿时经常去景王坟玩,现在还清楚记得景王坟那时的模样。墓地的四周是荒地和菜田,行人可以穿过残缺不全的红墙进入墓地,红墙里松柏参天,肃穆幽静。高大的坟堆前,一头硕大的赑屃驮着一块纹龙石碑,石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见。只是因为,那时我才上小学,不认识碑文上书写的繁体字,弄不清碑文的内容,更不知墓地里埋葬的景王是谁。景王坟保存的基本完好,在墓地石碑前的甬道两侧,排列着高大的石像生(石人石马),武将都身穿铠甲,头戴战盔,佩带刀剑,威风凛凛。文臣均身着官服,手握笏板,面容慈祥 温文尔雅。石马、石羊、石驼,或立或卧,均是一幅温顺驯服的模样。这些石像生,做功细腻,刀法流畅,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,是考证研究明代服饰、艺术、礼制的重要佐证,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。
北京城的郊区有很多清代的王爷坟,由于清代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,清灭亡到现在只有不到100多年的历史,诸多的王爷坟都有据可考,像位于海淀区大西山风景区的七王坟,是道光皇帝第七个儿子醇亲王奕譞的陵墓,九王坟是醇亲王的弟弟孚郡王奕譓之墓,两个王爷坟整体格局至今保存完整,文物和艺术价值都很高。而清以前历代的王爷坟,饱经历史沧桑,大多遗迹无存,无法进行考证,我推想景王坟能保留下来原因,可能是它离京城较近的原因,才躲过了各种劫难。
景王坟里埋葬的景王究竟是谁,一直是我想弄清楚的问题。我于1968年下乡当了两年“知青”,后又参军入伍。20年后,我从海军航空兵政治部转业到中国水科院,再去四道口附近寻找景王坟,早也已踪迹全无。我从水科院的老前辈及四道口附近的老住户的口中得知,景王坟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,墓碑和石像生都被作为“四旧”放倒砸烂,身首离异,下落不明。找不墓地,看不到碑文,也就搞不清景王坟的历史,景王坟埋的景王是谁,成了我心中一个待解的谜团。
近几年,我翻阅了许多有关明史的材料。力求从中找出对景王的记载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从诸多的史料中,我对景王有了一些了解。据《明史》卷120《景王载圳列传》记载,景王名载圳,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之第四子,其母为嫔妃卢靖。嘉靖的长子载基在出生两月时,便患绝症,竟至夭亡。嘉靖十八年,立皇二子载壑为太子,同日封三子载垕为裕王,封四子载圳为景王。载圳封的藩国为承天,时为安陆州,即今日之湖北省安陆市。景王载圳封安陆,却久居京城,不去封地就任,却有争夺皇位之嫌。他每年只遣派官员前往封地督查收取税银。那些奉命收税的官员,乘机中饱私囊,敲诈商贾,鱼肉百姓,为所欲为。弄得民怨沸腾,怨声载道。后来,明世宗下旨令景王就国,载圳领旨,不敢违抗,即赴承天就国。载圳是一个花花太岁,不贤的藩王,就国之后,没做过一件值得后人称道的事。明史中所记载的景王载圳,也都是他在封地的恶行。他在安陆仅四年,所到之处修建行宫,搜刮民脂民膏,侵占土地良田湖泊数万顷。还征调民夫工匠,在封地刘家隔城西北修筑了一座观景台。台高数丈,顶端面积数百平方米。台上修建有富丽堂煌的行宫,供景王观景赏玩的亭榭。明崇祯年间,张献忠起义军攻陷刘家隔,观景台被劫掠一空,然后一把火焚烧了台上所有建筑,只剩下光秃秃的黄土台一座。载圳就国仅四年便病逝,载圳无子嗣,妃妾还居京师。明世宗获载圳死讯,对大臣说:“此儿素谋夺嫡,今已死了。”竞毫无悲感。载圳死后,其灵柩运回北京,安葬于京城西郊四道口附近,从此这里就俗称景王坟。
曾经有不少人考证过景王坟的历史,但都未能确认景王坟埋葬的就是景王载圳,笔者认为,是明史中记载的“载圳死后,葬于西山。”这段文字引起的争异。实际上,明代只封了一个景王,就是载圳,而载圳虽嫔妃很多,但终无子嗣,又加上有谋夺皇位之嫌,他死后,明代再也没有封过其他人为景王。另外,明嘉靖年间,景王坟修建前,这里本是京西荒芜之地,有许多丘陵土山,我记得1958年时现增光路一带还有不少土山。所以据我的考证景王坟埋葬的就是景王载圳,当然这仅是我的一孔之见,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。
景王坟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,现已找不到一点遗迹。建国以来,景王坟附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国家建设部、中国水科院、北京市环保局、中房集团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建在原景王坟旧址四周。国兴家园、海赋国际等住宅小区拔地而起。近几年,新修的白颐路延伸线与车公庄西路、阜城路交叉相汇,使这里成为北京市交通的重要枢纽。过去的景王坟,由原来的京郊荒芜之地已建设为城市的中心。
|